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近日,中外學者聚集孟子故里山東鄒城,挖掘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尋找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源頭活水。
  陳來:孟子精髓就是講仁愛、重民本
  如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成為涵養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源泉、基礎?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在發言中指出,“什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習近平同志講了六條,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
  陳來說,“這個六條裡邊,我認為前兩條就跟孟子有特別直接的關係。”
  他分析道:孔子與孟子都講仁愛,孔子強調,作為個人道德的仁,以及修身的仁;闡發個人的道德修身是孔子思想的一個重點。而孟子則把仁愛擴展到一個社會價值的層面,在社會的層面上來講仁愛,就是仁政,變成治國理政的一個根本的法則。而孟子關於“王道”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孟子最有名的思想是治天下,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仁政”,“王道”,“得天下,治天下”, 都是從仁的角度發展出來的,這個是孟子的一大貢獻。
  說到重民本,陳來認為,“毫無疑問,在歷史上這也要歸功於孟子的思想。”
  仁民的仁,就是仁義禮智信的仁,“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陳來表示,從這個仁民的講法也可以看出來,就是孟子把對老百姓的態度也歸到這個仁字上。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今天認識孟子思想,應該也肯定儒家的這個以人為本的基點,把它擴大發展出更多的重要的社會價值——這些價值,不僅在歷史上成為中國社會文化基本的核心價值,對今天來講,仍然能夠成為我們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的源泉。”
  齊思敏:《孟子》對世界的思想價值
  “孟子思想有一種普適性,孟子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西方人的。我們今天談孟子的當代價值,也就是因為它不僅對中國人有當代的價值,對西方人,對我這樣的‘老外’同樣有價值。”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分校的東亞系主任齊思敏教授,在對話中謙虛地表示:“我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來理解?”
  齊思敏說,外國學者為什麼對孟子有興趣?外國教授怎麼看《孟子》這本書?我說過,孟子是中國人,我們是外國人,可是瞭解歐洲、美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孟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舉個例子吧,在16世紀至19世紀孟子及其著作多次被歐洲譯介。文獻與實物證明,孟子是最早被介紹到歐洲的哲人之一,而《孟子》一書則是通過傳教士最早翻譯到歐洲的中國典籍之一。並且影響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
  齊思敏再次舉例說,在近代的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在它的起草過程中,當時是中國人張彭春將《孟子》的 “仁者愛人”思想引入宣言之中。他把“仁”翻譯成conscience(良心)一詞,為各國代表認可,從而寫入宣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因而,《世界人權宣言》所提出的基本人權的具體內容,突破了西方的傳統人權概念,豐富和充實了人權內涵。
  “所以,我認為孟子的‘仁者愛人’不僅影響到《世界人權宣言》,《孟子》對全世界的未來都是很有價值的資源。”齊思敏如是說。
  郭齊勇:禮教缺失是教育的最大失敗
  “孔仁孟義、墨子兼愛……今天我們往現代化走,是不是意味著就一定要把他們丟棄掉?現在看來,這是錯的;要走向現代化,恰恰是要重新喚起、創造我們的禮樂文明。”
  說到禮教的問題,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說,我認為,禮教的正價值大於它的負價值。雖然魯迅先生極而言之,講過“吃人的禮教”。但誰也不能否認禮教對當時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其實,今天的電腦、網絡,不也吃人嗎?很多孩子就迷失在網絡游戲裡面,可是,當今社會誰能離開電腦和網絡呢?
  在傳統社會,禮教不是儒家的問題,禮教恰好是儒家的長處。
  我們今天的問題恰恰是很多人從小沒有接受過禮樂之教的教化培育,今天社會上很多問題和我們的教育失敗有關係,我們的教育是個單面知識的教育,不是一個德性的教育;是成才的教育,不是成仁的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思想重視的是仁的教育,是德性的教育。
  郭齊勇強調,今天的政治教育不能取代道德教育,我們應該從孩子開始,就要有禮教的教育、樂教的教育,這就是道德的教育、宗教的教育、藝術的教育。當然,禮教在後期傳統社會,它的確是束縛人的,因為在社會層面、家庭層面過於把它形式化,形式大於內容。但是,不能因此就把禮教的意義給抹煞掉了。
  禮教教我們怎樣做一個人,立身行事——孩子們坐要有坐相,站要有個站相,吃飯要有個吃飯的樣子,這個教育對今天的孩子來說,還是應該有的教育。
  王志民:孟子夢與中國夢
  “孟子是一個最有精神追求的人,也是一個最有夢想的人。”作為一個山東人,山東師範大學齊魯研究院教授、孟子研究院院長王志民對挖掘“孟子思想當代價值”這一話題有著獨特的感受。
  在他看來,“孟子夢” 至少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所謂仁政、王道這實際上是孟子治國的一個理想。第二個層次是孟子的社會夢,即老百姓怎麼過日子——孟子提出“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年齡大的就可以穿綢子,可以吃肉,依我們今天看就是小康社會。第三個層次是個人夢,孟子個人的夢想是什麼——做一個對社會、對統一天下、對治國有作為的人——“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在今天實現中國夢的這樣一個進程中,我覺得從孟子的思想和孟子的言行中,我們能夠汲取到很豐富的文化資源。”王志民說。
  他表示,我們今天提出的“中國夢”,實際上也不外這麼三個方面:我們國家怎麼發展,社會怎麼發展,個人怎麼發展,怎麼過好自己的這一生。孟子最可貴的地方,是把國家夢、社會夢和個人價值實現的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今天實現 “中國夢”,也就是國家夢,民族夢,社會夢,老百姓實現小康、實現繁榮富足的夢,和我們個人價值實現的夢結合在一起。  (原標題:尋找涵養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s57osgh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